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,大自然将丰富的四季变化赋予人类,同样在养生方面也应遵循自然规律。夏季,具有高温、多雨、潮湿的特点,空气中湿度最大,所以说“湿”是长夏的主气,祛湿是此时重要的养生内容。
# 湿气重的症状表现 #
湿气重最常见的表现有全身乏力、肢体困重、胸闷腹满、口淡、胃口不佳、腹泻便溏、小便不利、水肿、舌苔厚腻等。由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,牵一发而动全身,因此脾脏被湿所困还可以引起体内各大系统的病变,临床表现因人而异。
舌苔厚腻
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,当舌苔颗粒细腻致密,揩之不去,刮之不脱,舌面上有一层油腻状黏液的苔质时,为腻苔;苔质较厚,望之不能见底,为厚苔。晨起漱口时对镜看一下舌苔或许会让您看到身体是否有异常。
全身乏力

湿盛的乏力带有“困重”的特点,就好像被湿毛巾裹住沉重而无力的感觉。中医还有“因于湿,首如裹”之说,意指头部胀满沉重,如有物裹住。
纳呆便溏

这指的是容易胸口闷,胃口不好,稍微吃一点就觉得饱胀。湿邪还有“浊”的特点,除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或黏腻不爽之外,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。比如小便浑浊不清、妇女白带增多、湿疹等。
口苦口腻
有人到了夏季就感到口中腻腻的,带点苦味,即使美味佳肴食之也索然无味,不妨注意自己是不是有“湿”。
关节疼痛
在夏季或阴雨天关节疼痛,甚至屈伸不利,难以转侧。
# 夏季祛湿,健康不请自来 #
少开空调

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许多人到了夏天离不开空调,喜欢把温度调得非常低,然而相对于正常的四季循环来说,过低温度的空调环境是违背时令节气的,如果需要空调降温,温度以26℃为宜。
饮食祛湿

夏季是阳气旺盛的季节,饮食宜清淡,忌油腻,多吃营养丰富的蔬菜、瓜果之品,比如山药、白扁豆、大枣、薏苡仁、冬瓜皮、赤小豆、绿豆等,另外注意不能过食生冷食物。
坚持运动
多运动,一为发汗,将身体内的湿邪糟粕排出,二为提升阳气,促进脾肾之阳的生长。在众多运动中,比较推荐的是游泳。游泳时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,快速疏通各经各脉气血,让全身的气血通达。气血状态好了,阳气足了,就有足够的动力把湿气排出体外,所以游泳是能够很好地祛湿的。
补充阳气

养生者必顺应天时,《内经》中说:“春夏养阳”。可能有些人要问了,夏天已经那么热了,还需要补充阳气吗?其实,这句话的意思是,春夏时节万物生长,是阳气充旺生发的表现;夜晚渐短、阳气渐长而阴气渐消,相应万物进入生长阶段,养生也应顺时顺应阳气的生发宣泄。艾灸、日光浴都是夏天为身体补充阳气的好办法。
中医说“千寒易去,一湿难除”,这是因为“湿性缠绵”是其一大特点,即湿邪致病病程较长,缠绵难愈,反复发作。湿邪性黏滞,它容易与体内寒、热等其他病因互相结合,变生多种疾病,或结为湿热,或聚为寒湿,因此祛湿可谓“漫漫之路”。不过这几个日常小方法对于防湿祛湿具有不错的效果,赶紧收藏吧!